技术文章更多>>
- Sipel镊子使用规范
- 点击次数:47 更新时间:2025-09-25
- 一、Sipel镊子通用操作规范个人防护与清洁
操作前需佩戴防静电手套(如无特殊工艺要求),避免手部油脂或汗液污染镊子及元器件。
镊子接触元器件前,需确认其清洁度。若镊子掉落、被手触碰或接触污染源(如酸槽、水槽),需立即清洗并干燥后方可使用。
取放与存放
持镊采用“握笔式”姿势,确保操作灵活且力度可控。
挟取元器件时,顺序为“由后向前”;放回时“由前向后”,避免刮伤元件表面。
使用后需将镊子归位至指定区域,不可随意放置。特殊制程用镊子需单独保管,避免交叉污染。
使用禁忌
严禁将镊子用于非设计用途(如撬动物体、夹持过重物品)。
禁止镊子接触酸槽、去离子水(D.I WATER)水槽等腐蚀性环境,防止材质损坏或静电失效。
二、防静电镊子专项规范
材质与适用性
Sipel防静电镊子采用导电塑胶或特殊树脂材质(如ESD黑色防静电树脂),适用于半导体、IC等精密电子元件操作。
耐温范围通常为-40℃至240℃(部分型号如TIP-ESD-4耐温240℃),需避免超过极限温度导致材质变形。
操作细节
挟取芯片时,“短边”(锯状头)置于芯片正面,“长边”(平头)置于背面,仅夹持芯片空白区域,防止损伤电路。
操作过程中需保持镊子与元器件垂直,避免侧向用力导致元件弯曲或断裂。
维护与校准
定期检测镊子防静电性能(如表面电阻值),确保符合10⁶-10⁹Ω标准。
清洁时使用专用防静电布或酒精棉球,禁止使用有机溶剂(如丙酮)腐蚀材质。
三、晶圆镊子专项规范
结构与功能
晶圆镊子(如500E-SA)头部设计为多齿爪(如5寸晶圆用5齿)或限位柱止挡,确保夹持稳定性,避免晶圆滑落或破损。
材质为非磁性不锈钢(如手柄部分)或表面镀层(如特氟龙涂层防粘、高温涂层耐温620℃),需根据工艺需求选择。
操作流程
夹持晶圆前,确认镊子头部无颗粒或毛刺,防止划伤晶圆表面。
操作时保持镊子与晶圆平面平行,缓慢施加压力直至齿爪完全接触晶圆边缘。
搬运过程中避免震动或倾斜,防止晶圆位移或破裂。
维护与存储
使用后需用无尘布擦拭镊子头部,并存放于防静电盒中,避免灰尘附着。
定期检查齿爪磨损情况,若齿高减少超过30%或齿形变形,需立即更换镊子。
四、可换头镊子专项规范
换头操作
更换镊子头时,需使用专用螺丝刀(如SIPEL-0)和螺丝钉(如SC-0 M2-X3-04),按说明书扭矩要求紧固,防止松动或脱落。
更换后需进行功能测试,确认新镊子头与手柄连接稳固,且操作灵活无卡滞。
头型选择
根据工艺需求选择镊子头材质:
ESD防静电树脂头:适用于防静电敏感环境;
DEL白色聚甲醛树脂头:适用于高刚性需求场景;
陶瓷头:适用于高温或耐磨场景(如1500℃耐温)。
根据元件尺寸选择头型尺寸(如0.6mm直细尖头适用于微小元件)。
维护与成本优化
可换头设计可降低维护成本(如TIP-ESD-4用于1304-SA镊子,减少整支更换频率)。
定期盘点镊子头库存,避免因头型缺失导致工艺中断。